古錢博物館主要以收藏錢幣為主,你知道館博收藏的文物都有哪些嗎?或許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古錢博物館。朋友們,我們將在下文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古錢博物館的歷史。
古錢博物館發展歷史的概括:
古錢幣博物館設在復建的清代真武廟內,展出“中國歷代貨幣系列”,從最早的貝幣、布幣、鬼臉錢,到歷代的銅幣,清代的銀票,民國的紙幣等。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錢幣種類繁多,形狀有刀形、方形、圓形,質地有金、銀、銅、陶、紙;而且每一枚小小的錢幣都凝結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,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生活及政治變革,每一次幣制的變化無不影響歷史的進程。
館博文物介紹:
銅獸
青銅的訴說——保利藝術博物館:該博物館是由保利集團投資興辦的。自商至唐的青銅器展品是博物館最大的特點。該館還展出了保利集團從香港重金購回的圓明園三件國寶——銅獸。本片表現了展品的形美、紋美及獨特的價值。
這些銅獸首是乾隆年間,由專為皇帝服務的宮廷造辦處工匠們精心制作,動物絨毛等細微之處都是一鑿一鑿鍛打而成,清晰逼真,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。設計者是郎世寧等來自歐洲的藝術家,因此造型帶有諸多西方藝術特色,成為融匯東西方文化的藝術珍品。
其中,虎首銅像與中國傳統虎的造型大相徑庭,如果不是額頭上的“王”字,大家都會誤以為是獅子。專家說,只有中國才把老虎尊為百獸之王,因此這件虎首銅像中西合璧的意義更為典型。
銅獸首以宮廷專用合金銅為材料,內含諸多貴重金屬,與北京故宮、頤和園陳列的銅鶴等所用銅相同,顏色深沉,內蘊精光,歷經風雨而不蝕,也堪稱一絕。
原始貝幣
原始貝幣產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,是錢幣的始祖,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,出土于河南殷墟婦好墓等地,年代為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,距今約3500年以上。經過加工的天然貝幣形體一面有槽齒,貝幣光潔美觀,小巧玲瓏,堅固耐磨,便于攜帶,這類海幣主要出產于我國的東海、南海等地海域,反映了商代商業交流的情況。
它的產生,標志著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。在原始物物交換階段之后,可交換的商品日益增多。此時貝幣出現,成為商品交換過程的中介。
圓形方孔幣
戰國·燕國“明四”圓形方孔錢,直徑29mm,重4.6克,是品“明四”方孔圓錢,背平素,邊緣有范線溢銅,鑄造較為粗糙。“明四”錢是燕鑄方孔錢中外徑和重量最大者,也是燕鑄幣中最為罕見之品,被列為古錢幣珍品之一,極美品。
小編在上文簡單為大家介紹了古錢博物館,里面展出的錢幣還有很多很多,各個朝代的都有,感興趣的朋友,可以親自去古錢博物館看一看噢。